首页 > 最新动态 > 防范非法金融 | 新疆金融监管局:织密防非打非“新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最新动态
防范非法金融 | 新疆金融监管局:织密防非打非“新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2025-06-1255

 防范非法金融




新疆金融监管局

 织密防非打非“新防线”

守护群众“钱袋子







新疆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金融监管总局“四新”工程要求,秉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管行业必须管风险”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各项工作,全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一、党建引领强机制

筑牢央地协同“主阵地”

新疆金融监管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防非打非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主动跨前一步,全力推动自治区、兵团市县两级防非打非工作机制落地施行,加强与自治区、兵团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上半年实现省市县三级打非工作机制全覆盖,构建起新疆金融安全“一张网”。


克孜勒苏分局推动各银行保险机构与所在地周边警务站和社区签订合作备忘录,形成“1+X”联动模式,共同开展精准滴管式宣传、全面拉网式排查、协调联动式处置,畅通防非打非“毛细血管”。

二、源头治理严关口

构建市场准入“防火墙”

1

部门协同建机制,前端防范遏增量


联合自治区、兵团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等7家单位印发准入登记管理文件,推动市场准入会商机制尽快落地,对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含涉金融类字样的市场主体实施分类管理,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工商登记流程开展全方位管控,通过落实会商机制严防非持牌金融经营主体的新生增量。

2

分类处置多举措,清单管理减存量


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涉金融字样摸排,对全辖排查出的近四千家涉金融字样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会同市监部门共同研究、分类处置。联合税务局、社保局等单位,进一步梳理存量清单企业,对认定为长期停业未经营的依法采取相关措施,扎实做好不合规机构排查清退工作。


阿克苏分局通过及时沟通汇报、内部风险排查、横向协调联动三项措施,联合地区财政局、公安局、市监局等部门,利用警示约谈、政策宣讲等手段,成功对涉金融属性字样企业采取现场处置。


三、监测预警重科技

精准防控守底线

1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吹哨保稳


始终坚持“源头治理、靶向施策”的工作方针,聚焦养老、涉农等高风险领域和重点民生领域,严密监控非法集资线索,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完善涉非风险监测预警技术模型,提升监测预警的前瞻性、精准性和协同性。

2

智能监测预警,科技赋能提质效


通过线上大数据监测与线下群防群治相结合,构建起立体化、信息化的防控体系,有效提升非法金融活动的早期识别和处置能力。


昭苏支局探索应用DeepSeek设计网络爬虫程序,对辖内经营主体有关招聘、宣传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对涉金融字样企业监测排查力度,积极做好防非打非前端防范。

四、调查认定专业化

积极发挥参谋作用

1

研究分析新业态,会商研判显专业


依托涉金融属性字样分类处置清单划清金融监管部门非法金融管辖领域,对性质明确的,及时组织调查认定。对性质模糊、责任不清的金融活动,积极参与联合调查和会商研判,先后对“车辆统筹”“解债公司”“职业背债人”等行为进行政策和法律分析,明确责任,稳妥处置。

2

多维数据锁轨迹,穿透筛查出实证


发挥“监管科技+网格巡查”防控体系的有效性,通过EAST系统对涉案主体账户全覆盖、交易全天候、关系全链条实施“三全筛查”,通过行为定性端、危害认定端、损失测算端实现“三端印证”,夯实证据体系,实现对非法金融活动的专业认定。

五、打击处置抓时效

完善案件查办“全链条”

1

深度研判探特征,行刑衔接强机制


对非法金融活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主动推动“行刑衔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高效联动,形成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强大震慑,筑牢边疆金融安全防线。

2

追赃挽损安百姓,保障民生建和谐


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的核心理念,协助公安机关追赃挽损,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建立案件查办与资产保全同步推进、刑事惩戒与民事清退同步开展、风险化解与社会稳定同步统筹的工作机制。


喀什分局上下联动,明确处置方向,指导支局配合打非工作专班开展现场核实、资产评估工作,为专班制定追赃挽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成功为受害群众追回资金640万元。

六、教育宣传筑防线

构建全民防非“新生态”

1

线下线上协同推


构建“线下阵地+线上传播”的立体化宣传体系,线下依托2000余个银行保险机构营业网点设立“金融安全角”,通过LED屏滚动播放警示视频、开展“厅堂微沙龙”等方式,打造常态化宣传“桥头堡”。


线上创新运用新媒体传播矩阵,指导机构制作“接地气”的防非宣传作品。让防非宣传从网点阵地延伸至网络空间,形成“零距离”触达群众的宣传态势。


温宿支局积极顺应新媒体传播态势,统筹资源精心策划并拍摄制作防非主题短视频,重点揭露非法金融活动的惯用手段及危害后果。



2

城乡宣传分类施策


实施“城市广覆盖、乡村深扎根”的分层策略。在城市,聚焦商圈、社区、企业等人群密集区域开展“沉浸式”宣传。


塔城分局联合公安等部门在人民广场开展“守住钱袋子”主题活动,通过真实案例讲解、防诈技能传授,现场接待咨询300余人次。


在乡村,立足边疆多民族特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积极推行“汉语+民语”双轨宣传体系,确保政策信息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阿克陶支局引领多维防线,聘请全国模范护边员阿布都加帕尔·猛德担任防非打非形象大使,成立“党徽大叔”先锋队;联合“四代护边”模范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打造“移动宣传站”,深植基层末梢,双语宣传见行见效。



坚持“群众在哪里、宣传就到哪里”,将金融安全知识融入百姓生活高频场景,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宣传教育网络。


巴里坤、三道岭支局启动“金融村官”行动,选聘培训宣教专员“千人团队”,进驻全辖220余个行政村等区域,打通基层防非宣传“神经末梢”,建立群防群治“前沿哨所”。

3

集中宣传与常态机制并重


坚持“节点集中宣传+日常长效治理”相结合,构建防非打非宣传新格局。在“5?15”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等关键节点,加强防非打非宣传教育。6月期间,组织全系统开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


吉木萨尔支局联合8家银行机构开展“守护钱袋子”专项宣传,受众达2000余人次,营造全民防非打非的良好氛围。


日常宣传中,推动建立“131”工作机制(1周1次网点宣传、3周1次社区宣讲、1月1次数据分析),将防非内容嵌入金融机构业务全流程。


和田分局将防非宣传纳入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宣传机制,推动防非打非宣传从“阶段性活动”向“持续性治理”转变。



新疆金融监管局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文化浸润”的边疆防非模式,聚焦跨境贸易、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三大领域风险防控,推动构建智能化监测、网格化防控、立体化宣教的新格局,以更高标准守护西北金融防线,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监管力量。



内容来源:金融街15号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