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道
位于西部的甘肃省,因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成为全国马铃薯的主产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当地银行机构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形成了不少经验。记者不久前参加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成果媒体调研时了解到,甘肃银行业积极创新金融模式服务农业产业链,助力“小土豆”撑起“大产业”,一些探索已走在国内前列。
搭建马铃薯产业链平台
探索数字农业服务新模式
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是甘肃马铃薯集中连片种植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甘肃省第一位,有市级以上产业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21家,家庭农场105个。但由于山高沟深,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生产经营环环相扣,要想经营好全产业链客群,从前需要采用人海战术,投入大量人力。数据是产业链发展的基础,对于这样的农业产业链,过去普遍使用的统计手段是从村到乡再到县的逐级线下手工统计,数据统计难、统计慢成为老大难问题。
面对全省农业产业亟需数字化转型等痛点和难点,为了做好农业全产业金融服务,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以数字化平台建设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在定西搭建了“全省首个、全国领先”的福景堂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发展趟出一条新路子。通过构建数字农业服务新模式,高起点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既助力当地政府精准决策,又延伸了银行服务乡村的触角。
位于定西市安定区的福景堂农业集团甘肃公司是一家从定西本土成长起来的集马铃薯种植、加工、购销、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 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占全国产量的35%以上。该企业上游带动9.8万户农户种植,先后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中国马铃薯淀粉行业龙头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福景堂农业集团甘肃公司的马铃薯收购场景
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聚焦马铃薯产业链收购、结算、销售等关键环节,投入资金和人力,探索搭建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这一创新做法让业界眼前一亮。通过构建马铃薯金融服务生态,把原本线下的过磅、交易、结算、统计、分析等流程搬到线上,联通产业链一二三产各关键环节,使马铃薯产业链上的所有客群同台经营,聚拢产业链客群,形成共创价值链的生态网络。
2022年10月,福景堂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上线投入使用,主要包括“电脑、小程序、智能POS、裕农通APP”等4个服务终端和数据驾驶舱 1个智能展示端。该平台围绕产业链上游一产、中游二产、下游三产的不同场景,嵌入金融产品,为全产业链客群提供金融服务。在上游马铃薯种植场景,围绕薯农、合作社成员提供裕农通卡、裕农贷款、手机银行等服务;在中游加工场景,围绕核心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供应链贷款,银农支付、善付通、企业网银、柜面结算,国际结算等业务;在下游消费场景,围绕批量零售商、消费者等客群,提供线上商城、商户收单等服务。同时,依托数字平台交易数据,通过系统直连,与核心企业合作创新“裕农快贷(产业链版)”产品。
“这个平台的建设体现了银行机构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景福堂农业集团董事长李幸泽告诉记者,建行甘肃分行帮助搭建这个平台的时候,本着“要让系统适应人,而不是让人适应系统”的理念,在积累基础数据时,建行定西分行的很多员工花了三个月时间上山下乡寻访农户。新平台促进了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融合,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积累数据资产。
建设银行定西分行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说,搭建数字平台、探索服务农业产业新模式有助于实现“四化”成效:一是产业智慧化。线上订单、预约排队使马铃薯交售全线上运行,线上商城、溯源等功能拓宽了马铃薯销路,并保证了质量。平台上线至今,已有33家与马铃薯种植、收购相关的合作社入驻,直接服务薯农超2.3万户,未来将拓展到定西地区9.8万户薯农,助力福景堂公司完成134.5万吨马铃薯收购。二是结算智能化。企业、合作社收购结算全部实现无现金化,马铃薯过磅后,农户当场就可收到销售款;企业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直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记账、结算,实现一点接入、一次清算。三是经营可视化。支持政府、企业通过数字大屏对马铃薯生产、收购、交易、价格、产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四是服务普惠化。以平台沉淀数据为支撑,建行甘肃省分行开立产业链对公账户93户,平台交易量达13.6亿元,建行成为核心企业国际业务独家结算机构,实现全链条结算。并通过创新薯农专属大数据信贷产品——蓝天云贷,为薯农累计投放经营贷款8.9亿元,为核心企业提供流动资金、供应链贷款服务,累计投放贷款5.65亿元。
据了解,建行甘肃省分行近年来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实践。在马铃薯、玉米制种、肉羊、苹果、文化旅游等产业以及农批农贸市场场景,都有数字平台建设的探索实践。除搭建福景堂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外,还建设了敦煌种业平台、苹果产业链平台、酒泉春光裕农市场平台、武威“八步沙”肉羊交易平台、智慧文旅平台等样板。依托平台建设,建行甘肃省分行农户专属信用贷款“裕农快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截至2025年4月末,建行甘肃省分行涉农贷款增速8.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裕农快贷”新增17.2亿元,增速达69%。
聚焦农业龙头企业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
坐落于临洮县康家崖马铃薯产业园区的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专注于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了“脱毒种苗繁育-种薯生产-商品薯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体系。建成了专业脱毒种苗繁育实验室,曾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荣誉。作为当地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康勤薯业凭借1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 项发明专利形成的技术优势,开发了39个主推品种及薯条、薯片等深加工产品,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带动全县9000余户种植户,实现良种全覆盖,助农年均增收11.2%,有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甘肃康勤薯业有限公司的马铃薯培育大棚一角
2013年,该公司搭建脱毒种苗实验室框架、购置首批关键设备时,需要大量资金。在公司布局深加工领域的关键期,农业银行临洮县支行的第一笔50万元贷款解决了公司融资难题,用信贷“及时雨”帮企业转型添加“底气”,迈出科技兴农的第一步。
“从引进先进生产线到组建研发团队,从产品试产到市场推广,公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康勤薯业公司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2017年,在公司业务拓展和扩张的关键时期,农行临洮县支行再次雪中送炭,提供了10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扩大种植规模、改造扩建仓储库。2018年和2021年,农行贷款支持规模达到250万元,帮助公司新增千亩种植基地,仓储能力提升了30%,不仅保障了种薯稳定供应,更在市场波动中具备了调控主动权。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增强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的能力”,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服务模式,近三年,累计投放县域贷款2100亿元,净增613亿元,余额146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20亿元,净增212亿元,县域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四大行首位。该分行聚焦“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加大产业支持。截至 2025 年5月末,“八大产业”贷款余额 281 亿元,较年初净增 68 亿元,增幅431.9%。该分行依托核心企业,强化“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保理e融”“银票e融”等特色产品为抓手,助力甘肃特色产业保障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密切利益链,近年来,累计发放供应链贷款39.3亿元,服务1088户供应链客户。
“下一步,我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好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作用,在金融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上形成更多特色、打造更多亮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更多农行力量”,农行甘肃省分行有关人士表示。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