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
何以岭南?非遗建筑里,百年文脉凝于横梁;光影流转间,历史街巷焕发新象;青山绿水处,生态之美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 当下正值暑期文旅热潮,这片南国沃土也迎来了八方游客。在熙熙攘攘的景区中,在热闹非凡的古街里,在充满烟火气的夜市内,处处可见游客们探寻岭南魅力的身影。而在这一片繁荣背后,建设银行正以综合金融服务助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金融之笔描绘锦绣岭南的万千风光。
百粤祠之冠,绝美夺天工
在广州的老街巷中,藏着一座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祠堂──陈家祠。作为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广府建筑,陈家祠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更是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的鲜活见证。这座始建于1888年的建筑瑰宝,如今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日均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
▲广州陈家祠
旺盛的文旅需求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每到旅游旺季,开设陈家祠旅游线路的某旅游咨询公司经营平台,常常由于预约人数爆满而出现系统卡顿,导游人数也严重不足。这让该公司负责人陈先生犯了难:“我们算过账,新增20名专业导游、上线智能预约系统,至少需要500万元的投入。”陈先生坦言,“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我们向多家银行咨询过,要么审批流程复杂耗时,要么贷款条件与企业经营模式不匹配。”
建行广东广州荔湾支行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的融资需求,立即着手为其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迅速筹备贷款相关材料,并启动申报流程,仅用3天便成功为该公司投放520万元“抵押快贷”。
“在建行的支持下,我们新招了导游,上线了平台,定制了新路线,很受客户欢迎。”看着门店里众多前来咨询的游客,陈先生高兴地说道。
开平不夜城,侨韵新活力
每逢节假日,开平不夜城景区灯火璀璨。作为当地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夜间文旅综合体,开平不夜城通过灯光秀、非遗夜市、沉浸式演出等形式,把华侨文化转化为游客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新场景,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
▲节假日的开平不夜城
然而,开平不夜城商户众多,经营品类繁杂,结算需求和模式大相径庭,资金流转速度很慢。为解决商户经营痛点,建行广东江门开平支行实地调研20余次,与不夜城管理方、商户进行深度交流,深入了解商户经营模式、结算问题和金融需求。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平支行为不夜城200余家商户量身定制“智慧收单+资金分账+数据看板”三位一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智慧收单解决了传统收单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所有商户统一收款码、统一收单归账,满足商户多样化的结算需求,资金流转效率提升60%。此外,数据看板还为商户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支持,助力优化经营策略,推动不夜城焕发新活力。
农文旅融合,泉畔果飘香
走进广州增城白水寨景区的智慧生态农场,温泉氤氲的水汽中夹杂着醉人果香,葡萄藤上玛瑙垂挂,桑葚枝头紫玉摇曳,燕窝果金黄耀眼……这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正是增城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消费新场景的生动写照。
▲广州增城白水寨景区内的智慧生态农场
农场主陈先生敏锐把握住乡村振兴机遇,计划打造以“四季鲜果采摘”为特色的温泉度假综合体。然而,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方面,智能温室建设需要购买进口控温设备,仅前期投入就需300万元;另一方面,计划采购的田园小火车等新型设备还需几百万元左右资金投入。眼看旅游旺季将至,项目却陷入停滞。
了解企业困境后,建行广东广州增城支行详细调研陈先生农场经营模式、资金用途及还款来源,针对农业企业轻资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创新设计融资方案,并通过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最终,增城支行仅用7天时间就为农场成功发放691万元“抵押快贷”,解了陈先生的燃眉之急。
“现在田园小火车已载客运行,智能温室即将完工。”陈先生指着在建项目介绍,“我们要让游客白天摘果品鲜,晚上泡温泉观星,把‘过路客’变成‘过夜客’。”在建行的支持下,如今陈先生农场不仅培育出20余种特色水果,更与高校合作建设生态试验田,开发农业研学课程,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从传统建筑的雕梁画栋,到现代生活的灯火璀璨,金融“活水”让岭南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为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内容来源:中国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