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调研报道 | 大河潮涌 向新而行育先机 金融赋能 气象万千“豫”新局
最新动态
调研报道 | 大河潮涌 向新而行育先机 金融赋能 气象万千“豫”新局
2025-09-268

调研报道


大河之南,华夏之源。河南省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肩负着中部地区崛起的时代使命。在这方中原腹地的沃土上,古老厚重与现代活力交相辉映,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河南正以昂扬姿态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近日,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成果调研活动来到河南省郑州、南阳市等地,对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等情况进行走访调研。


硬核突破 “氢”装上阵


氢液化装备、氦液化装备、深低温感知系统......走进位于河南郑州金水区的中原科技城,河南中科清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清能”)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硬科技”属性满满的词汇。


这家成立时间三年多的公司,专注于氢液化、氦液化等低温领域研发、制造及产业链运营。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研发的1吨/天氢液化装备为火箭发射提供液氢燃料,助力火箭发射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使用全国产液氢燃料。未来,我们希望让液氢成为绿色血液,安全、经济、高效地流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中科清能研发的1吨机(企业供图)


中科清能工作人员补充道:“要将氢气转化成液态,其背后的工艺十分复杂,核心是要将氢气冷却到-253℃,对于工艺流程、核心装备、关键材料、测试条件等都是极大的挑战。”


对于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而言,往往面临着研发投入大、回款周期长等问题。中科清能负责人回忆说:“当时我们亟需资金用来购买设备,但从财务指标上看,并不符合银行传统信贷标准,我们心里也很没底。”


就在那时,中国银行郑州自贸区分行主动上门联系企业。“中科清能目前属于初创期,商业化能力较弱,暂未实现净利润新增。但评估后我们发现企业科技属性强、产品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发展前景较乐观。”中国银行郑州自贸区分行负责人说。最终,该行动态适配授信额度,为企业提供1000万元贷款支持,并为企业提供账户结算、企业网银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中国银行郑州自贸区分行负责人表示:“随着政策对科技型、初创期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加大,银行在对企业授信评估时,逐渐从原先的‘看报表’转向为‘看未来’。”


逆势而上 稳链强农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约7亿头猪,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球一半。同时,猪肉占我国肉类消费的六成左右,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菜篮子”产品之一。


“几年前的‘超级猪周期’来临,猪肉价格波动剧烈,大量养殖场被迫清栏,能繁母猪损失惨重,导致出栏量锐减,在行业低谷期我们受到了影响,资金压力一度很大。”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融资部负责人张明毫表示。


眼看着“猪周期”给行业带来的冲击和牧原股份面临的资金压力,光大银行郑州分行雪中送炭,从原有的3亿元授信规模增加至10亿元。


面对市场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时,为什么要对企业“逆势”增加授信?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工作人员说:“我们从2013年开始和牧原股份合作,企业一直聚焦主业,通过自育自繁自养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增强了其整体抗风险能力。同时,大规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品质控制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加之牧原在践行社会责任、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我们希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牧原股份智慧养猪孵化园区


与此同时,光大银行郑州分行深知,真正的支持远不止于提供资金。后续,依托光大集团全牌照优势,该行为牧原打造了“授信+供应链+数字化+集团联动”的综合金融生态圈:通过“E付通”对接企业自有平台,实现产业链金融全流程可视化;通过保理业务精准滴灌上游数百家中小供应商;通过光大金租、光大证券等提供租赁、发债、股权激励等多元化服务,累计投放资金超20亿元。


张明毫表示:“有了银行的金融支持,企业才得以发展、壮大。同时,我们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作为养猪规模居全球第一的大型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累计为乡村提供10万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4万余名大学生投身农业,为农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发挥企业优势,构建产业互联,联农带农,2024年向市场供应种仔猪612.4万头,服务养殖场(户)6334个,带动养殖场(户)专业化生产,实现共同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向地取“热” 点绿成金


地热能作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具备储量丰分布广泛、稳定可靠、清洁低碳等优势,开发潜力巨大。2008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江新能”)率先进行了探索。


中深层地热对接井换热系统示意图


万江新能副总裁尹永旺表示:“我们创新研发的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技术以封闭循环方式高效提取热能,从根源上规避了水资源消耗,解决了传统开发模式的资源约束难题。”


“同时,岩土储能循环利用技术则创造性汲取三门峡地坑院的生态智慧,构建起‘冬季储冷供热、夏季储热供冷’的动态能量循环体系,精准匹配供暖期的峰值需求波动。这两项技术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破解天然气‘气荒’的关键,形成了‘不看国际气价脸色、不依赖进口渠道供给’的技术底气,而这种底气正是能源自主可控的核心要义。”尹永旺说。


然而,作为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往往因为缺乏抵押物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万江新能财务总监郭单丹对记者表示:“早在几年前,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是不容易的,加上行业的专业性,很多人不知道地热能应用的场景可以覆盖居民、公建、工业、农业等多种场景,很感谢中原银行对我们的支持,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中原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面对新兴领域行业研究不透彻、市场可比较案例较少等难题,该行通过深度研究行业政策,组织开展实地调研,系统性设计授信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科技贷”+“清洁能源项目贷”融资方案,授信金额8800万元。


有了资金支持,万江新能成功落地漯河市西城区地热集中供热(供冷)项目,与常规燃煤锅炉供暖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7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7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17吨,减少烟尘等固体颗粒物排放260吨。


目前,万江新能在全国率先涵盖“从浅层到中深层,从单一地热到多能耦合”的全能型地热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地热供能项目覆盖北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打造了中牟万江零碳能源港、中原农谷地热替代天然气供暖等典范项目,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地热项目。呈现出“全国布局、技术多元、经验丰富、规模领先”的发展态势,为居民项目供热,公共建筑用能,零碳园区建设,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绿色冷热源。


精准滴灌 链通末梢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的生产基地外,等待提货的卡车排成了长龙。比物流更早涌动起来的,是采购化肥的资金流,但今年这股资金流的涌动方式,与往年大不相同。


“往年这个时候,最头疼的就是凑钱,跑银行贷款,手续繁、门槛高,等款下来,销售旺季可能都过去一半了。”一位经销商说。


心连心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依托河南新乡、江西九江等三大生产基地,将优质、高效的化学肥料销售至全国,保障着全国春耕秋种的肥料供应。但其下游一千余家经销商客群“小而多、广而散”,成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末梢神经”。


心连心企业文化展厅中的一角


“化肥销售季节性极强,资金需求集中爆发。但这些经销商大多是个体户或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足值的抵押物。”民生银行郑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不仅是经销商的烦恼,也牵动着核心企业的心连心集团。“下游伙伴资金不畅,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销售回款和市场布局的稳定性。”心连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通资金堵点,成为维系整个产业链健康运转的关键。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方面得知企业面临的问题后,迅速带队前往心连心厂区调研并走访当地经销商,深入研究心连心下游经销商融资需求、调研客户行业场景、了解交易特征、分析交易数据,最终形成了心连心经销商“订货快贷”项目方案,通过数据增信方式,为经销商提供线上化、便捷化的信用贷款。


“民生银行的创新,不仅是在服务我们的经销商,更是在巩固我们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心连心负责人说。


截至2025年8月末,民生银行已为超120户心连心经销商批复超过2亿元低成本的资金额度,经销商覆盖全国15个省份,累计发放超过3亿元信贷资金,切实解决了企业经销商的阶段性融资需求,该项目以科技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服务典范,入选“河南省深化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大河潮涌,万象更新。从实验室的“氢”装突破到养殖场的智能升级,从地下深处的绿色能量到广袤乡村的全面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强音此起彼伏。金融以远见穿透周期,以活水滴灌希望,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新华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