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案例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客户资金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广西北部湾银行远程银行中心秉持“金融为民”理念,主动前移风控关口,构建“科技赋能识别、流程嵌入防控、宣教联动”反诈路径,将反诈机制深度融入业务流程。目前,已建成“事前精准识别、事中高效防控、事后快速处置”的多链条闭环,形成三级管控、多层级联动的应急处理机制,全力筑牢金融反诈防线,为客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场景化施策:三级防控阻断诈骗“资金链”
为实现对涉诈账户的精准防控,我行远程银行中心依托全渠道反欺诈系统,构建“场景化分级管控”机制,针对不同风险交易类型制定差异化处置方案,从源头减少诈骗资金转移可能:
一级管控:身份核验防盗用
针对客户偏离历史交易习惯等疑似账户盗用场景,系统自动触发人脸认证环节,强制核实当前操作者身份,确保每笔交易均为客户本人操作,从根本上规避账户被盗用开展诈骗的风险。
二级管控:风险提示阻诱导
当监测到客户向可疑交易对手进行转账时,系统立即弹出风险弹窗预警,并由远程坐席发起事中人工外呼。坐席通过对客户交易情况进行识别判断,操作交易放行/阻断,并向客户讲解诈骗常见套路,唤醒客户防范意识,避免其被诈骗分子诱导完成转账操作。
三级管控:临时止付断流转
对于交易异常频繁等疑似洗钱或涉诈交易,系统直接采取临时止付措施,并启动事后外呼核实流程。若确认存在涉诈嫌疑,立即中止非柜面业务,阻断诈骗资金进一步流转。
多维度联动:“技防+人防+协同”破解紧急反诈难题
在分级管控基础上,广西北部湾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建立“秒级响应、多层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
机制与体系:构建“秒级响应+多层防护”模式
针对突发涉诈事件,通过“系统预警-坐席介入-部门联动-后续跟进”的流程,高效化解风险。2025年,在广西地区金融机构中率先上线个人手机银行、个人网银交易事中外呼功能,通过“技术赋能+外呼防控+协同联动”,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为电信网络诈骗交易风险防控提供新思路。
数据成效:实时监测筑牢风险屏障
截至9月末,交易事中外呼功能上线以来,远程银行中心累计外呼核实9000多名客户,依托全渠道反欺诈系统实现对客户高风险交易的实时监测,劝阻客户终止交易59笔、涉及金额571.9万元。
典型案例:高效处置守护客户财产
2025年7月,全渠道反欺诈系统监测到客户陈阿姨存在异常交易,她将20万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转为活期,并多次尝试通过手机银行转出资金。系统立即触发最高级别预警,坐席第一时间发起外呼,却遭遇陈阿姨多次挂断电话,面对紧急情况,坐席果断通过系统对交易进行阻断。由于陈阿姨多次发起转账交易未能成功迫使她接听了我行外呼核实电话。通话中,坐席发现陈阿姨对交易对手身份、资金用途含糊其辞,且频繁与第三方设备沟通,坐席判断陈阿姨极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于是再次通过系统对交易进行阻断。坐席一边耐心讲解虚拟货币“高收益”陷阱的典型特征,一边安抚陈阿姨情绪;同时,立即将情况报送至业务部门,启动跨部门协同机制。业务部门迅速联动当地网点,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与陈阿姨面对面沟通,通过展示反诈案例、讲解政策法规,最终说服陈阿姨删除涉诈APP、挂失银行卡。7月底,陈阿姨专程到网点反馈,确认该投资实为诈骗陷阱,并对我行“不放弃、不推诿”的应急处置态度给予高度认可。
未来,广西北部湾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将以筑牢金融安全屏障,践行“金融为民使命”为导向,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持续迭代反诈技术和策略,完善服务机制和流程。以更专业的服务、更严密的防控体系,全力守护客户的“钱袋子”,践行金融为民责任担当。
内容来源:广西北部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