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融
1915年,中国银行在北海海关设立汇兑所。
时序更替,坚守依旧;百年沧桑,薪火相传。历经抗战烽火、建设热潮、改革春潮和复兴浪潮,一抹“中行红”在壮乡见证着一幕幕无惧风雨的艰苦奋斗,融入了一个个风雷激荡的历史瞬间,书写成一篇篇矢志不渝的时代华章。
▲中国银行在广西北海设立的汇兑所
那一抹“红”——
是危难时刻的信念之光
“中行红”的底色,自诞生之初便与国家命运相连,浸透着鲜明的红色基因。
从解放后中国银行总管理处首任总经理龚饮冰在广西协助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为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到抗战烽火中,广西分支机构加速构建西南大后方金融网络,成为四行中战时在桂增设数量最多的机构,参与调运钞券、供应军需,支持合山煤矿、湘桂铁路等能源交通建设,在战火中许下“对外照常营业”的坚守誓言;
再到解放前接收解放军密电,坚决留守护行、迎接解放,成为当地唯一原班人马留守的银行......
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激昂节拍中,中国银行在广西的每一步足音,都踏进历史的回响。
▲解放前夕,中国银行桂林支行原地留守,坚决保护行产、迎接解放
“中行红”的坚韧,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银行驻桂机构转型为外汇专业银行,积极筹措外汇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出口创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支持广西出口创汇
1950年,梧州中国银行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合作开通侨汇业务,次年侨汇收入便突破4.4万美元。
1974年,中国银行南宁分行发放美元外汇贷款,助力南宁罐头厂出口量一年提升3000余吨,为国家多创汇280万美元,成为金融赋能实业的生动注脚。
1974年梧州洪灾期间,梧州分行为保障侨眷生计,组建“水上送汇小组”,租船冒雨穿行,解付侨汇180笔、超万元,未有一笔延误。
从抗战时期金融的默默支撑,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支持经济恢复的筚路蓝缕,“中行红”从未随时间流逝而褪色,在代代传承中淬炼成金。
那一抹“红”——
是时代潮头的开拓之旗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中国银行在广西的110年,正是一部跨越山海、与八桂大地同频共振、在开放潮涌中勇立潮头的历史。
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中行红”格外鲜艳。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凭借外汇外贸专业优势,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金融桥梁。中国银行顺势而为,支持平果铝业获中法瑞混合贷款、柳州水泥厂引进丹麦生产线、玉林制药厂成长为全国重点企业。1980至1990年间,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超300亿元,支持外贸与企业发展,助企业创汇超50亿美元,并与724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为广西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1982年,支持柳州水泥厂引进丹麦生产线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舞台上,“中行红”高高飘扬。
2004年,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精准把握机遇,将“中行红”深深烙印在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往来的最前沿。
中国银行连续22年担当东博会唯一主办银行,在主会场设立营业网点,以立体式金融服务矩阵服务盛会越办越好。同时,发挥东博会平台效应,构建“融资融智融商”合作格局,推动“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落户南宁,与自治区政府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中心,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推出多个具有示范效应的“首单”“首笔”“首创”业务。
▲连续22年担当中国—东盟博览会主办银行
22年来,“中行红”与“东博蓝”携手并肩,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金融动能。
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中,“中行红”使命光荣。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铺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广西被赋予“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等战略定位。中国银行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助力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升级,启动“丝路同行?陆海联通”文莱摩拉港项目,构建跨国基建金融支持方案......累计为40个西部陆海通道建设项目核定授信总量超790亿元,见证并参与“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网络加速成型。
▲支持“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
从外汇外贸的专业银行,到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桥梁,再到“一带一路”的金融使者,“中行红”始终在时代潮头猎猎飘扬,与壮乡发展同频共振。
那一抹“红”——
是为国为民的赤子初心
历经110载岁月洗礼,“中行红”的坚守,生动展现在“金融报国”的务实行动中。中国银行倾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奏响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华彩乐章:
发布人工智能产业链支持方案,五年提供300亿元专项融资;
着力建设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护航“华龙一号”“白龙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深入推广“桂惠贷”惠企政策润泽小微企业,创新“生猪贷”等普惠产品,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布局养老金融,发起“银龄跨越数字鸿沟”行动,助银发族乐享数字生活;
加快数字化变革,研发大数据平台,推动跨境资金结算、普惠金融等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
“金融为民”的初心,更为这抹“红”注入了温暖的质感。
它是支付便利化的春风——在景区广设外币兑换点,在线发行“壮美广西”数字人民币钱包,精心打造多元化支付场景;
它是新市民安居的灯火——依托“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与线上专区,拓宽住房贷款、创业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它是消费者权益的港湾——构建“线上+线下”宣传体系,常态化普及金融知识,守护百姓“钱袋子”;
它也是志愿服务中的动人风景——青年突击队奔走在便民一线,党员先锋队活跃在社区街巷。
▲组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突击队,投身田间地头、上门提供金融服务
这抹红色,还是边境口岸金融戍边的坚定身影,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的执着坚守,更是抗灾抢险面前挺身而出的力量。
北海潮声依旧,八桂大地日新。
110年潮起潮落,“中行红”已深深融入广西发展的壮阔画卷。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潮涌中,“中行红”必将更加炽烈璀璨。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