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反诈案例 | 金融为民,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最新动态
反诈案例 | 金融为民,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2025-10-2415








反诈案例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智能化、专业化、跨境化趋势,诈骗分子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资金转移,给银行反诈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八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监测,建立完善符合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特征的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监测机制。


在此背景下,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反诈监测系统,成功应对了NFO(非法远程支付软件)与NFC(近场通信技术)结合的新型洗钱手法,有效阻断涉诈资金转移路径。


二、典型案例分享


(一)案情概况


客户黄先生因资金需求,通过网络联系到假冒中介A。中介A以提升交易流水为由,获取了黄先生的借记卡及密码。随后,涉案资金10万元转入黄先生借记卡并立刻还款至信用卡。不法分子A和B通过NFO软件进入同一虚拟房间,利用NFC技术读取黄先生信用卡信息,将资金转移至境外泰国商户进行消费,完成跨境洗钱


(二)NFO+NFC涉诈交易检测识别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智能反诈监测系统通过多维度特征建模,实时监测到黄先生账户的异常交易行为。系统基于黄先生的职业、年龄、历史交易习惯、IP短时跳转、大额境外消费等信息,发现其交易行为与日常消费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监测到黄先生借记卡收到大额资金后,短时间内完成信用卡还款操作,且还款金额与借记卡入账金额高度一致。反诈系统综合判断黄先生当下交易为高风险并迅速触发预警机制,将该账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经核实,黄先生账户确实被犯罪分子利用,随即账户暂停非柜面交易,及时阻断资金转移


随后我中心迅速开展涉案倒查,在盘清资金链路犯罪手法之后,先后3次迭代部署了拦截模型(包括部署信用卡端和借记卡端的拦截模型), 实现针对当笔可疑交易实时拦截。


(三)涉诈账户分级管控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分级管控体系对于高风险疑似涉诈交易,反诈系统实时阻断交易并管控账户,有效拦截诈骗资金的流动。对次高风险账户实施账户管控,确保账户内涉诈风险资金可控。对于中风险账户设置交易限额,降低潜在风险敞口。对低风险客户,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上述分级管控措施,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月均管控疑似涉诈账户1513户,拦截疑似涉诈资金2873万。2025年以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开展线上反诈宣传15次,覆盖2.8亿人次,共5地公安出具表扬信感谢其在反诈宣传中的突出贡献。


三、案例总结与成效


本案例充分展现了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涉诈交易检测识别、账户分级管控方面的核心举措。在检测识别环节,依托多维度特征建模和实时追踪,精准捕捉涉诈风险;在分级管控环节,根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措施,平衡反诈效果与客户体验。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通过构建涉诈交易监测机制与分级账户管理体系成功遏制了NFO+NFC涉诈案件的蔓延,累计阻止涉诈资金转移数千万元,为行业反诈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将继续优化反诈监测模型,加强与公安、同业的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反诈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金融力量守护民生幸福



内容来源:平安银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