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
十四五期间,江苏农信系统平衡好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在市场竞争与能力瓶颈的双重压力下,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创新活力,完成了从省联社到农商联合银行的改革,着力发挥系统协同和规模经济优势,聚焦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努力探索系统性的落地解决方案,重塑行业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水平。
截至六月末,江苏农商联合银行资产规模跨两个万亿台阶,达 5.04万亿元,实体贷款余额增加1.32万亿元,达3.25万亿元,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不良贷款率从1.68%降至1.21%,拨备覆盖率从268.5%提升至327.4%,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加强。
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加大
“十四五”期间,该省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服务实体经济工作要求,贷款投放总量、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以及民营企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均位居江苏省同业首位,是目前江苏省唯一一家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的银行机构,用占江苏省近1/8的贷款份额,发放了江苏省近1/4的小微企业贷款、1/5的涉农贷款、1/6的制造业贷款和100%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实体贷款13万亿元。
一是积极落实支农发展政策。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全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提供金融支持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服务乡村建设行动指导意见、支持江苏省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推动支农服务增量、扩面、降本、提质。“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9.5万亿元、乡村建设领域贷款3600亿元。创新推出农户普惠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富农易贷”,连续四年列入省委一号文件推广实施,入选全国“2021年金融支农十大典型案例”。“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富农易贷”4800亿元,实现对江苏省乡镇和行政村服务的全覆盖。
二是重点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用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员众多、点多面广、人熟地熟等禀赋优势,大力推进“整村、整圈、整企、整园”走访对接,做好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通过实施名单制管理和网格化服务,推动实现有效增户扩面。“十四五”期间,累计服务各类经营主体超1000万户。
三是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连续多年深入开展以“大走访、送服务”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将民营企业贷款投放纳入年度经营考评指标,联合省发改委创新推出“民营信用贷”专项产品,主动“破题”民企信用融资需求。“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民营企业贷款11.6万亿元。
四是全力支持小微企业更好发展。出台支持小微企业续贷专项政策,用好省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项下“小微贷”产品,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推荐清单”内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位居江苏省首位。“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4.3万亿元。
五是稳步推进科技金融发展。印发《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方案》,用好省级“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贷款”政策,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与需求,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贷、挂牌企业贷、孵化贷等多项产品,提供债券承销、“贷款+认股权”等专项服务,助力科技企业产业整合、技术升级、拓展市场。“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科技型企业贷款1.6万亿元。
六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对江苏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强链”以及单项冠军企业等信贷支持服务,明确年度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投放目标,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十四五”期间,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5.3万亿元。
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江苏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一体推进行业党组织垂直管理、党建制度规范建设的同时,培育创建“红鼎”行业党建工作品牌,打造江苏农商特色党建高地和集群效应,以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抓党建促发展。江苏省农商行1900个党组织与1.1万个地方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覆盖40多家政府部门、1300多家园区、校区、协会,42家农商行实现县、镇、村三级共建全覆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同时,联合银行牵头与省农业农村厅等近40家省级单位、13个设区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协议,形成“一份协议+一场会议+一个产品+一个小组”的有效合作服务模式,联合推出“乡旅E贷”“科技人才创业贷”“重点产业链贷”等多款省级创新产品,助力基层农商行更加精准服务。
二是聚焦做小做散能力建设。近年来,花大力气全方位推动优化组织架构、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和队伍建设,形成标准化的“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展业模式。在标杆经验萃取的基础上,全系统有序推广 “三台六岗”信贷模式转型,推动信贷业务流程切块、责任划断。用好用活移动展业平台、大数据风控、预授信模型等工具支撑,打造跨条线、全渠道客群运营模式,系统开发涵盖营销话术、风险识别、合规操作等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助力基层农商行更好营销展业。自2023年6月上线以来,支撑江苏省客户经理累计面访客户155万次,完成授信续期81.3万户、2881亿元。实现小微企业“3小时授信、30分钟签约、15分钟提款”。
三是创新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江苏省农商行建设1.25万余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通过服务点办理小额取现、转账汇款、缴纳水电费、非税缴纳等基础金融业务,提供贷款咨询、保险购买等综合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可得性和满意度。“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农商行不断强化普惠服务点价值创造,积极开展政务、村务、商务、金融服务“四务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务示范点建设,做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文章。近年来,依托服务点开展社区团购、义诊义剪等公益活动5167场。新增“四务融合”示范点856家,累计已达2119家。所有示范点累计发生交易888.5万笔、金额54.2亿元,服务76.7万人,点月均交易524笔、金额31.9万元。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进一步增强。
四是创新开展“E路有我”平台服务。“E路有我”是江苏农商联合银行积极打造的具有江苏省特色的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以聚焦江苏本地农产品为主,打造线上助农平台、线下生活场景,致力于服务三农,彰显江苏省农商行“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自2020年起,聚力打造“大美江苏乡村行”直播品牌,联动江苏省农商行积极开展农特产品销售,拓宽农户销售渠道。经过5年多运营,“E路有我”“大美江苏乡村行”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农商行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在省内各级政府、全国农信系统、监管部门和社会群众中获得好评。此外,在初期的农特产品直播基础上,逐渐延伸出反洗钱防电信诈骗的金融直播和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宣传等公益直播。截至2025年8月底已累计举办直播295场,观看超3800万人次,带货100余万件。
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厘清履职边界,既要在加强党的领导、规范股权和行业治理、提供行业服务、强化风险管控方面不缺位,也要在自身以及农商行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中不越位,充分尊重农商行经营自主权,改进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江苏省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水平。
内容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