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声
作者:黄建勤 中国农业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一项重要举措。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将有效促进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提升,对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增强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和信心,支持经营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有效提振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2.6万亿元,近5年来增长了181%,平均利率累计下降了2.3个百分点,数字化产品和渠道让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信贷服务。
与此同时,在新时期、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缺乏合格抵押物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下滑的小微企业以及部分外贸型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银行利息之外的其他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线下信贷产品贷款材料要求较多、流程较长等。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就是针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提出新举措,采取新打法,解决新矛盾,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把金融活水不断引向小微企业。
农业银行把全面高效落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为当前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一方面,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线下优势,聚焦“直达”。各级专班组建专门团队,积极、快速对接地方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党员服务队,深入园区、社区、乡村,面对面倾听小微企业的诉求,获取企业真实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突出“速达”。积极运用数字化、线上化技术手段,利用本行“小微e贷”“惠农e贷”“商户e贷”等数字化特色产品,精准、快速匹配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对“推荐清单”内的小微企业,优先使用线上信贷产品对接;对线下信贷业务,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优化办贷流程,提升办贷效率。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以来,农业银行积极对接各级政府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送的各类清单,累计为10万户小微企业授信1809亿元,已发放贷款880亿元。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由政府主导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大摸底、大梳理、大对接,能够全面了解掌握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也为银行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效提供了难得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深度融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及时对接“推荐清单”客户,主动参与审核确认,全面准确了解小微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切实满足小微企业的需要。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支持政策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支持措施,如进一步优化续贷政策,扩大适用范围;完善尽职免责制度,细化免责追责情形等。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推进过程,就是各相关部门出台的利企为民措施的落地过程。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依托,能够进一步加大续贷支持力度,缩短资金接续间隔,落实尽职免责制度,将一系列支持政策用实用好。
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构建金融服务生态。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两张清单”为具体抓手,以“两手牵”为具体方法,不仅有利于促进银企资金供需精准对接,也将有力推动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打击非法融资中介等工作,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
目前,在各级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协同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正加快落地、全面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相信依靠政银企的共同努力、协同推进,必将有效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让低成本信贷资金更多、更快、更准地流向小微企业,充分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农业银行将进一步全面做好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深度融入、服务大局,有效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